第二十五章 抛玉引砖

涸平的一天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武林中文网 www.50zw.so,最快更新大明的回响最新章节!

    当然朱棣很清楚,如果自己不推动一下的话,很有可能他这一辈子都不一定有运气能见到那些划时代的发明。

    说不得朱棣这次就要做一回千金买马骨这事了,又当裁判又当选手这事说出来还有些羞耻。

    让人去把府上管事的福伯唤了过来:

    “北平现在有没有比较落魄的制陶作坊?”

    “有一间,不过好像已经停工很久了。”

    “主人性格怎么样?”

    “这个老仆不太了解,不过据说是挺老实的,落魄的原因就是被其它作坊给打压了。”

    “那你去确认一下,如果他家的窑炉还能用,而且家主比较朴实的话,就把人给我带过来。”

    福伯办事效率是相当的高,没让朱棣等太久,第二天上午就见到了自己想见的这个人。

    “小人袁志见过王爷。”

    被突然叫过来的作坊主显得很拘谨,低垂着头不敢直视朱棣。

    “别害怕,本王送你过来是要送你一场富贵。”

    “富...富贵?”

    “听说你是因为被其它作坊联手打压才做不下去了的?”

    被提起伤心事之后,袁志垂着的脑袋又低了几分:“是的。”

    “官府不管这事?”

    “官府说他们没有违反大明律,管不了。王爷是想帮草民出头?”

    朱棣摇了摇头:“这些事跟本王没什么关系,本王也不会为此出手。不过本王却可以让你有一次重新开始的机会,并且未来你有可能能踩在那些曾经欺压你的人头上,你想不想做?”

    袁志听到这话,第一次把头抬了起来,看向朱棣的眼神中充满了渴望。

    “小人愿为王爷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没那么严重,本王也不是要你去做什么坏事。”

    “请王爷直说。”

    “要你去做的是一种建筑材料,我称之为水泥。水泥与石灰砂浆类似,可以用来做黏合砖头之间的黏剂,但是比它效果要好得多。”

    “小人从未听过水泥这个事物,不知该如何制得?”

    “你去买集市上购买石灰石、粘土和石膏。其中石灰石砸碎,然后混合着粘土用磨盘研磨成面。再把这些东西送到窑炉里煅烧两个时辰,就得到我们想要的熟料了。最后只需要在熟料中加入适量的石膏和矿渣,再共同研磨成粉就可以了。”

    朱棣用机关枪般的语速说了一遍制备水泥的流程,然后又转头看向福伯:“直接把咱们炼铁场里的矿渣给他送过去。”

    “老仆明白。”

    袁志听了一遍还没记住,只得请求朱棣再讲了一遍。

    “最后得到的是水泥粉末。等到要用的时候,只需要加水搅拌,然后等待水泥凝固就行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小人还有一事不明,这到底应该是用多少石灰石加几成粘土和几成石膏呢?”

    朱棣听到这个问题笑了笑:“石灰石为主料,至于剩下的应该怎么配比就需要你自己去尝试了。”

    “小人明白了。”

    朱棣满意地拍了拍袁志的肩膀:“配比不同会使最后水泥的效果发生变化,所以你得多尝试,直到找出那个最佳配比为止。这个事你也不用太着急,但有一件事你一定要记住了。”

    朱棣突然加重了语气:“做水泥这件事,是你突发奇想自己要去做的,跟本王没有一点关系。不管未来有任何人在你这里问到这件事,都不能提及本王。”

    袁志虽然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但对他来说这么做没有半点坏处,自然一口应承了下来。

    “你今天为什么去燕王府了?”朱棣问道。

    袁志试探着回答道:“小人今日是特地来把自家烧制的陶器献给燕王的。”

    “记住这句话。”接着朱棣转头对福伯问道:“袁志献上来的陶器哪去了?”

    福伯也是聪明人,回答道:“王爷您当时把它赏给下人了,后来被下人不小心失手打碎。”

    朱棣这才放下心来:

    “本王拨给你五十两作为资金,钱会在今夜送过去的,你想好怎么解释这笔钱是从哪来的就行。下一期的北平时报上会刊登本王悬赏稀奇古怪的事物这件事,你就借着这个名义,把水泥成品拿过来吧。都记住了吗?”

    “小人都记住了。”

    “那就赶紧回去吧,献个礼不能停留太长时间。”

    当天夜里,送钱的人如期而至。袁志抚摸着白花花的银子,这才确认白天发生的一切不是一场梦境。虽然他也不知道朱棣看上了他哪一点,但他现在只需要照着朱棣的吩咐去做就好了。

    袁志恨不得马上行动起来,不过他得先等这一夜过去。让他烦躁的是,这一夜变得格外漫长。

    好不容易挨到了天亮,袁志赶到集市上买回了朱棣所说的原料。由于购买的量很大,还专门雇了驴车送货上门。

    等待的过程中还把自家尘封许久的窑炉重新开了窑。“财大气粗”的袁志还特地在自家附近找了三个闲着的汉子过来帮他推磨盘。

    就这样折腾了一天,袁志终于得到了一堆灰不拉几的粉末。从其中分出了一小堆水泥粉并将之移入盆中,并往里加水然后开始不断搅拌起来,不一会就得到了糊状的水泥。

    “这就是水泥了?名字还挺贴切的,加水就变成泥了。”

    袁志拿了根木棍戳了戳水泥表面,木棍出乎他的意料的陷了下去。

    “这玩意也不结实啊,是不是得等他干了才行?”

    耐心地等到天都快黑了,这时再用棍子戳下去,就只能留下一个凹坑了。袁志感觉自己找对了方向,又开始鼓捣了起来,他相信自己很快就能拿出让朱棣满意的东西。

    伴随着农忙时节的结束,之前北平布政使李彧计划的疏通北运河和通惠河的计划终于可以开始了。有关这项工程所需的预算李彧早就给朱棣看过了,朱棣看到的时候即使已经做好了心里准备,却还是不免心脏有一些痛。

    通惠河这段运河在元朝的时候由于临近大都,所以被保养的还不错,只需要清理一下淤泥就可以了,花不了多少钱。

    北运河可就麻烦很多了,因为不仅要清理淤泥,还需要补充运河里的水量。

    现在还没有后世的密云水库这种东西,主要靠潮白河和温榆河为北运河提供水源。但是北京降雨集中在夏季这样的气候条件就导致仅靠这两条河是不够的,必须把另一条流量更大的永定河给引过来。

    但是有一个问题,永定河在城西,北运河在城东,两条河并没有挨上。元朝的时候曾经通过修建水利设施把永定河引到了后世的玉渊潭,然后将之一分为二,形成了北平城现在的南北护城河。不过现在由于常年没有保养而导致了河道堵塞,因此这段引水渠的水量就变得很少了。

    除此之外,如果想让北运河直接与大海相连,那么从直沽到海里这段还需要借用海河的河道。海河是出了名的容易泛滥,不仅河流泥沙含量大,夏季的暴雨还经常雪上加霜。因此使得修缮这段河道所花资金占了总数的大半。

    十万两白银,这就是最后的数字。

    虽然如果跟史书上那些拿着一两百万两去修河的情况一比的话,朱棣甚至觉得十万两并不多。但是考虑到要修的这段运河连四百里可能都没有,朱棣还是觉得挺肉痛的。

    当然,这十万两不都是朱棣一个人出,就算打死他他也拿不出这么多银子来。朱棣每年的俸禄折算成银子以后也就五千两,再加上田产和一些七七八八的产业,一年收入大概是八千两左右。

    之前还在南京的时候开销不大,这才攒下了一笔钱,为了这次修河,朱棣掏了三万两出来。

    剩下的七万两中,官府负担了五万两,然后又向北平城中的商贾富户“借”了两万两。

    说来这些商人也是真的惨,朱棣掏钱好歹还能捞回一点东西,而他们借钱不仅毫无利息可赚,而且作为补偿就只得到了在未来通航以后减免运河税费的承诺,这笔钱什么时候能还给他们还不一定呢。

    开工仪式上并没有朱棣的身影,李彧本来想邀请朱棣参加一下,结果被朱棣拒绝了。

    开玩笑,这种剥削劳动人民的事怎么能让他朱棣出面,而且李彧这条老狐狸一定是又打着什么鬼算盘呢。

    果不其然,李彧见朱棣拒绝,便退而求其次问道:

    “王爷可否在下一期北平时报中加上修运河这件事呢?”

    朱棣在幕后指挥赵、李两家办报纸这件事瞒不过李彧,李彧知道这事是朱棣的手笔,现在他也想搭一搭这个“便车”。

    朱棣也没装傻,直接回答道:“北平时报本就为了记录北平发生的事,像修运河这种大事自然也不会落下。”

    “那下官就先谢过王爷了。”

    “不过这么好的东西,李大人不打算让你的同僚们都买上一份吗?”

    全北平有那么多官员,如果人人都看报纸的话,这将会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下官回去之后这就安排,保证人手一份。”

    “诸位大人们都是有才学的人,如果有什么高论政见的话,也可以发在报纸上,让全北平的百姓一块看一看,政通才能人和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