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抓住春天的尾巴

涸平的一天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武林中文网 www.50zw.so,最快更新大明的回响最新章节!

    朱棣这头恶狼现在正对着一片竹林发呆,在朱棣的印象中竹子一般只生长在南方,是以在北平城外能看到竹林让朱棣非常吃惊。

    “王爷,这竹子可有何奇特之处?”

    对于这个声音的来源,朱棣表示很无奈。

    今天他是想带着全家人一块出来踏青的,结果不知道是谁走漏了风声,被李彧这个没皮没脸的东西给知道了,非要跟着一起来。

    然而朱棣着实不想和这个人有过多的牵扯,以免未来自己也被他拉下水。

    “李大人可知这片竹林有多大?”

    “大约有四十亩,在这后面还有两片,相加超过百亩。”李彧不知道朱棣为啥对这再普通不过的竹子感兴趣。

    朱棣并没有主动为他人答疑解惑的好习惯,自顾自的骑着马往前继续走了起来。

    他心里在盘算着造纸术和印刷术的事,这两样技术发展到明朝几乎已经接近了不依靠机械所能达到的极限了。

    “爹爹”

    朱玉英的小脑袋从前面马车里探了出来,并朝朱棣挥着手。

    朱棣对李彧挤出了一个略有歉意的笑容,随即便追上了前面的马车。探头往马车里一看,自己的二女儿朱云菲正在妙妙的怀里睡得香甜,而朱玉英上窜下跳显得很兴奋。

    看到朱棣探头进来,朱玉英眨巴着大眼睛问:“爹爹我们什么时候能到呀?”

    “就快了,你先别折腾了,别再把你妹妹吵醒,你看你弟弟坐的多稳。”

    被朱棣凶了一句,朱玉英小嘴一嘟显得有些不开心。

    约莫又过了一盏茶的时间,一行人终于到了卢沟桥畔。本来朱棣是打算爬爬山的,但是这一家人只有自己能爬山,于是行程不得不变成在永定河边钓鱼野炊。

    “钓鱼也不错嘛。”朱棣心想。

    但很快他就后悔了,因为他并不会钓鱼。

    “我看电视上那些钓鱼的人坐在那里一会就能有鱼上钩,我这怎么还没动静啊。”

    想在孩子们面前一展身手的朱棣显得有些失落。

    更让人烦躁的是,他这边一直没什么动静,隔壁的李彧却收获颇丰。

    “哇,李伯伯你钓上来这条鱼好大呀。”

    “这是条鲫鱼,等会给你们烤了吃。”李彧笑眯眯的说。

    朱棣往旁边撇了一眼,发现朱玉英正用崇拜的眼神看着李彧这个狗贼,心里气就不打一处来。

    这人要是心不静,就不可能钓上鱼来。

    又过了一会,看自己的鱼钩还没动静,朱棣忍不下去了,叫来几个侍卫嘱咐了一番。

    朱棣心想:“让你先得意一会。”

    过不多时,几个侍卫拿着一些竹制的鱼叉回来了。这种鱼叉制作简单,只需要把竹竿的一头竖着劈开削尖,再拿细绳把中间缠起来就好了。

    朱棣三下五除二地脱掉皂靴和袜子,一手拿着鱼叉,一手抓了把饵料。大手一挥,就把饵料撒了出去。

    这边的动静吸引到了孩子们,朱玉英看着父亲站在水里面觉得十分有趣,便也想下水。

    一直坐在后面的妙妙赶紧出言阻止:

    “你们俩站在边上看就好了,不许下水玩。”

    朱棣自己玩的兴起,看了眼后边孩子没啥事,就继续投入到叉鱼大业中。

    朱玉英虽然爱玩闹,但对于母亲的命令向来不敢违背。虽然不让下水,不过她很快就找到了新的玩法。

    “弟弟,弟弟,你快过来看。”

    朱玉英蹲在水边,双手放在水里,装作发现了什么好玩的东西。朱高炽听到姐姐召唤,一步一颠的跑向了姐姐。

    朱玉英看朱高炽快走到自己身边了,双手直接捧了一把水泼到了弟弟身上。

    朱高炽幼小又纯真的心灵一开始还没明白过来发生了什么,只觉得自己满脸都是水。直到听到姐姐的笑声才知道自己是被欺负了,立马哭着跑向了妙妙怀里。妙妙赶紧一番安慰,才渐渐止住了哭啼。

    然后也不知道妙妙是跟朱高炽说了什么话,朱高炽看向他姐姐的眼神变得无比坚定。

    迈开脚步,跑回水边,和朱玉英对泼了起来。

    只是朱高炽的小手带不起多少水来,一番努力之后还是被他姐姐泼了一身水。

    坐在不远处钓鱼的李彧看到这么热闹的动静,知道这鱼多半是钓不成了,也就让人把这些东西给收拾了。又安排人把钓到的鱼给烤了,打算等会给王爷送过去。

    而还在水里的朱棣得益于自己继承了一副好身体,出叉的速度快若闪电,基本每次出手都有收获。

    “果然还是这种使用暴力的方式适合自己。”朱棣对此感到心满意足。

    不一会就再也没有倒霉的鱼因为贪嘴而来到朱棣这个怪物身边了,朱棣这才“鸣金收兵”,回到了岸上。

    岸边的两个孩子还在玩水。

    “行了,别欺负你弟弟了。”朱棣看到朱高炽已经浑身湿透了,便出言制止道。

    看到父亲回来了,朱玉英立马停手。

    “你们俩去把衣服换了,等会准备吃烤鱼了。”

    卢沟桥连接了宛平县和房山县,官道就从这里经过,桥上来来往往的行人非常多。

    很快烤鱼的香味就传了出来,把那些路过的行人馋的不行。

    朱棣非常好奇李彧到底是在献什么殷勤,但既然今天是带着家人出来玩,自然不愿多谈公务,所以朱棣也就一直没开口询问,这让李彧的狐狸尾巴一直到回去的路上才露了出来。

    回去的路上十分安静,因为孩子们都在马车上睡着了,所以朱棣就和李彧骑马走在前面。

    “王爷,之前下官向圣上上奏,提议疏浚大运河一事。”

    朱棣有些惊讶,这李彧还能干点实事?多半是想趁机捞钱吧。

    “父皇是怎么回复你的?”

    “陛下自然是拒绝了,理由是疏浚河道所费甚巨,并且中原地区现在地广人稀,不需要通过漕运来补充粮食。”

    “那你向我提这事又是什么打算?况且大运河荒废的河道主要是在山东那边吧,跟你这个北平布政使有什么关系。”

    “这事是下官和山东布政使一块提出来的,修缮大运河可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呀。”

    朱棣哼了一声:“父皇说的有道理,疏浚运河的花费远超获得的效果,未必是利国利民。”

    话虽然这么说,朱棣心里却打起了算盘。

    站在全国的角度上出发,这件事肯定是不值得的。现在明朝的经济中心在江南地区,江西、两湖的粮食顺着长江就能到南京,再往北还有淮河可以用。因此只需要保证从黄河到长江这段的运河畅通,几乎就可以把全天下所有的粮食运往南京了。

    至于黄河再往北的运河,存在的意义就只有为边疆输送粮草和士兵之一点而已。

    但对于朱棣来说事情又不太一样,北平现在人口增长缓慢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人少粮食少,现在这十几万人已经达到这座城市能容纳的上限了。

    古时候生产力低下,一座城市如果仅依靠它周围的那些田地为它供应粮食,那人口很快就会遇到增长的瓶颈。

    作为朱棣的大本营,这点人是绝对不够朱棣玩的。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逻辑,没粮就没人,没人就没有劳动力,没有劳动力就发展不了任何其它产业。为什么未来的资本主义萌芽会出现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因为那里的人就算不种粮食,也会有其他地区的粮食运过来作为补充,所以很多人才可以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去做手工业,甚至还可以把地里的粮食改种为经济作物。如果没有全国的支持,他们是绝对没法这么做的。

    因此,朱棣心里其实是挺想修这个运河的。然而想归想,自己脸上却不动声色。

    “李大人为国为民的心自然是好的,然而修缮大运河这件事情本王也无能为力啊。”

    “王爷,陛下其实还提了一个意见,他老人家说修大运河不是不行,但是只能从我们地方的赋税中出资。”

    “这个老狐狸果然是在打我的主意。”朱棣心想。

    “你是想让本王出资帮你修?”

    “王爷如果愿意慷慨解囊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通惠河一直是畅通无阻,只需要把北运河(通州到天津)疏浚一番,即可连接北平与小直沽了。”

    对于运河具体的路线朱棣并不是十分了解,但他知道小直沽说的就是未来的天津。算下来这段运河长度不会太长,意义却很大。与天津相连就意味着即使山东的运河不能用,也可以从海路与南方相连,到时候从江南送来的粮草便可直达北平城脚下了。

    既然没理由反对,那接下来就该是讲条件的时间。

    “想要本王出资不是不可以,但未来这段运河的税费本王要拿一半。”朱棣开始漫天要价。

    “王爷说笑了,所有的税赋都是要上交朝廷的,又岂能有任何人截为私用。”

    朱棣意有所指的看着眼前这个貌似大义凌然的人。

    李彧脸皮也不是一般的厚,并不在意朱棣的目光。

    “王爷还是换一个条件吧。”

    “李大人想让我白往河里扔钱可不行啊,那这样吧,运河两成的税费并且把北平府内三座炼铁场划归于本王如何。”

    此时明朝还未开放私人炼铁的许可,主要还是由官府运营。

    “这是不是有些...”

    李彧有些纠结,因为按理说藩王是不能插手炼铁这种比较敏感的事情。

    “炼铁场可由官府监察,本王不会做出僭越之事的。”

    “一成税费,两座炼铁场。”

    “成交。”